我是上緯董事長蔡朝陽,這幾天有不少朋友私訊問我:「商業週刊這期P84《成長的兩難》,是不是在說上緯?」
我看了內容,確實,文中所描述的公司背景——無論是產業類別、公司規模、產品技術(特別是可回收環保樹脂)等細節,幾乎與上緯投控如出一轍。雖然報導中並未具名,但熟悉產業的人一看就知道在講誰。
其實我們總經理在受邀分享時,已有被告知可能會被引用為案例,但遺憾的是,該篇文章所下標題「轉型走味、新舊事業爭資源、總部子公司權能失衡……」並非事實,且與上緯目前的治理現況並不相符。因此,我希望藉此機會,對這篇文章所引發的關注做出幾點公開說明,也分享我對企業治理與轉型的想法。
一、媒體關注是好事,但基本尊重不可少 我們樂見媒體關心企業治理與轉型議題。但若能在出刊前主動與企業核對或取得授權,會更符合專業媒體的倫理原則。畢竟即使未具名,內容一目了然,對於企業與團隊士氣都會造成影響。
二、我們的轉型,是對未來趨勢的前瞻佈局 過去幾年,上緯積極投入EzCiclo可回收熱固樹脂,並推動循環材料聯盟與應用生態系。同時我們也發展碳纖複材、航太級材料等新領域,成立多家新事業公司,全程我都親自參與,節奏掌控清晰。
事實上,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面對轉型挑戰。十多年前,在國內外多數人尚不看好離岸風電時,我們毅然投入開發,最終成功建成臺灣第一座示範風場——如期、如質、零工安事故,至今仍是國內外少見的紀錄。這些經驗讓我們更堅信:對的方向,值得堅持。
三、真正的解方,是治理創新 控股架構帶來的挑戰,我們真實經歷、深刻體會。治理不是控制,而是引導。我不斷學習如何成為「放得開但抓得住」的總部,也持續優化治理架構。
我們著眼的,不是「誰賺錢誰最大」,而是「誰為未來創造長期價值」。目前正進行的,包括子公司授權邊界的清晰化、資源分配依據的優化,以及以使命與集團整體利益為導向的協同運作機制。
四、EzCiclo代表的是材料革命與綠色未來 這項技術是全球材料界的一場創新革命。雖然市場與政策的接受需要時間,但我們已實踐具體成果。例如與SGRE合作完成135支、長達108米的風機葉片,預計年底前正式掛機上線,成為全球規模化首批可回收葉片的實績。而西班牙新創車廠LIUX也即將啟動100%可回收車體的量產。
「逆風而行,向陽而生」不是口號,是上緯的日常。
這八個字,刻在我們上緯創新園的入口,也是我們一路走來的精神縮影。不論是綠電、可回收材料、還是治理創新,我們始終選擇那條最難卻最值得走的路。
這是一條漫長的轉型路,但我們對未來有信心、有準備,也願意承擔更多挑戰,持續朝「致力碳中和,創生新材料」的願景穩步前行。
如果您也關心永續材料與企業轉型,誠摯邀請您來了解上緯、支持我們,也一同走上這條「向陽之路」。
——
蔡朝陽 上緯董事長